close

山居歲月,以星光為伴的老僧,永遠活在我的記憶中

李常生

老僧.jpg

那一年我住在台東,由於工作並沒有那麼繁雜,我常開著車子到處去看看,無論海濱或山邊的大小道路,幾乎我都走遍了,往往遇路就開車往前走,直到沒有路時,我再回頭,在探索式的行走中,往往發現許多異想不到的風景與人文情境。有一回,我從台東市區往南開車,過了太麻里以後,見到一條山路往西邊的山上盤旋而上,順著路,我就往上駛去,開了近一小時車程,已至山巔,可以看得到山巒起伏、峰峰相連,遠望四處,儘是峰頂。

道路盡頭竟是一座乾淨的小寺廟,沒有圍牆,只見幾顆大樹圍繞。一座整理的一塵不染的大雄寶殿,再配上緊鄰其側一座不起眼的低矮房屋,但以天為帳,以地為席,位於山巔,坐看四方。星月為其友,山風為其扇,眺望天際,無一人煙,只有此寺與寺中之老僧及少僧一人。老僧問我來意,相談之下頗有一番因緣。老僧在此已居十年多,一個人憑著出家前存得的一點錢,在此方圓幾十公里地查無人煙之處,興建此座廟宇,三年前收了一個小徒弟(小沙彌),今年已十八歲,機靈能幹。

老僧因厭世而出家,出家時已五十多歲。少僧因家庭窮困而出家,跟著老僧學本領,在這裏一切得靠自己,種菜、幹活、修房子、買米等,樣樣自己來,此寺廟因地處偏僻,供養之人也不多,因此還得種點蔬菜,定時有農商到山上來搜購或換點米食及油鹽醬醋等。老僧十幾年來在此過著單調的生活,一個月也難得下山一次。每天與天地為伴,與山樹為鄰,與輕風共舞,與鳥雀共吟。當晚,老僧邀我留住,沒有床,打個地鋪,事逢秋高,蚊蟲不多,睡覺前,隨老僧、小僧同食晚齋,後做晚課,清音於山巔之間回蕩。之後,老僧給我講了兩個多小時的休養、禮佛心得,所談主軸在於:「遇事心不亂,三思而後行,無須求名位,一切多自在。」。

前半夜我未能成眠,記起老僧的話語,隨著一聲聲冥冥的梵音,這老僧山居歲月的珍奇與面對天地與山巔的風濤,像一座不動如山的雕像,心中靜如止水。山中一切多要自行打點,雖有小僧幫忙,但老僧仍舊日日辛苦工作、禮佛,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視,不受外來資訊的干擾,只求修得一身的「心安」。第二日醒來,師徒已經完成早課,也已經準備好早齋,我吃了歡喜。食畢,離開了小山廟,後來又去打擾過幾次,每次多與老僧相談甚歡,老僧沒有很高的學歷,但對於人生的際遇以及生活中的奧妙自有一番說法,好像是:「名利不在身,則喜。遠憂不去想,近憂不去看,當下做點事,困則臥床眠,人生如天地。」。

近幾年已不住台東,對於面山面海的回憶多有點情不自禁,但是最讓我難以忘懷的還是這位活在山居歲月的老僧,雖無弘一、虛雲老和尚的高功大德,也無證嚴、星雲法師的傳法天下,但卻有寒山、拾得對於生活態度的瀟灑,以及對於面對困難時候的幽默。我永遠懷念這位山居的老僧,歲月的增加,也只會增添我對他的記憶。這幾年雖然念了博士,再次站到老僧面前,也只有抱著聽訓的份兒,不敢多言,以免暴己所短。聽老僧一言,雖不敢稱是勝讀十年書,但也能夠體會到老僧在山居歲月中累積的智慧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老僧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李常生的新世界 的頭像
    李常生的新世界

    李 常生的部落格

    李常生的新世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